| 
 | 
 
农村题材的  小品  剧本  www.oiuq.com  《山沟来了外地人》 
剧本  www.oiuq.com正文 
这是一个发生在山沟农村运作农家小院里面的小品故事,四个人物表演,一堆年轻的男女青年,和一堆上年纪的中年男女。那么之间久久会发生什么样令人苦笑皆非的搞笑故事呢?我们拭目以待,请欣赏 小品剧本  www.oiuq.com  
作者:老美 
时间:白天 
地点:农家小院 
人物:赵老师,男,50多岁,农民,艺人。 
赵大妈,赵老师妻,农民,50多岁。 
男,20多岁,都市人,文艺爱好者。 
女,20多岁,都市人,文艺爱好者, 
场景:旧式门,板凳等。 
背景:赵老师出名后很多人登门造访拜师发生的事。 
出场 
一男一女着急忙慌出场,来回走动,女的高跟鞋踩的噔噔响。 
男:(着急)到底是哪家呢? 
女:这街筒子一眼能望到头,连个人芽儿也没有,问谁去? 
男:唉唉,那家烟筒还冒着烟呢,肯定有人,咱那家问问。 
院内 
赵老师:(头顺着脚步声转)去,外头有人,去看看去,看是找我的不? 
赵大妈:跑了一回火炬,上了一回大道,回来后就谱上了。天天在家给客人似的,忘了本了,一点庄稼活活也不干了,人家吃完饭都下地干活,他那是吃饱了撑的往那一坐,我还得天天烧水供他喝,也没见来了几个正儿吧经的人,我天天还得往外搭吃喝。 
赵老师:成天唠叨,成天唠叨,一天不唠叨就不是你了?一点都不注意身份。 
赵大妈:我啥身份?我就知道我是个农民,哪有人? 
赵老师:你看看外面。 
外面有敲门声 
赵大妈:谁呀? 
男:我。 
赵大妈:耳朵眼儿还真尖,把你关在屋里都听见了,在家光练耳朵眼了。 
赵大妈:(开门)你们找谁? 
女:我们找赵老师 
赵大妈:俺们家人一天学都没教过,那个赵老师,就住俺家对门,你们走看看吧。 
男:谢谢了啊。 
赵大妈:不用谢(关上门),你说十里八村村的来就来罢,还是个外乡人,说话蛮儿呱唧的,干脆,打发了。这全国人民都往这儿奔,我这锅光烧水都烧不够喝,别说别的了! 
赵老师:你想打发你打发远着点啊,你打发到对门去!我敢说,不出三分钟,准得又回来。 
赵大妈:你不早点说,光想着对门就是位老师啊,和你一个姓的,本家。 
敲门声 
赵老师:又来了吧?快开门。 
赵大妈:(开门)又是你们啊? 
男:大妈,我们就是找你家的赵老师。 
赵大妈:我们家没当老师的啊。 
赵老师:是找我的 
赵大妈:坏了,认头了。我还是烧水去吧。 
女:(惊喜)赵老师,我们(差点儿绊倒)就是找你的。 
男:(看门)门坎有点高了。 
赵老师:这门坎不高,我家是老式门,矮,老碰我孙子的头。我孙子老高了,我就找人连门加门框整个的往上提了提,可门底下又缝大了,老钻猫钻狗的,我就加了个小坎儿,挡挡猫狗。 
男:赵老师,我没别的意思。 
赵老师:我也没别的意思,屋里坐,屋里坐,闺女,脚没事吧? 
女:没事儿,就是 
男:就是心里有点疙瘩,来的时候吧出师不利,挤火车差点崴了脚,一路上尽照顾你了,这进门吧,还不利,又差点栽了。 
女:你,说话没一点远近。 
赵大妈:来来来,坐下喝水,听说话你们是一家人? 
男:不是,我们是搭档 
赵大妈:和一家人差不多。闺女,你穿着这高跟鞋,后跟细的还没我的这手指头粗,在我们农村,停不了几天,有一个话,你得准体会得最深。 
女:啥? 
赵老师:深一脚,浅一脚,这一脚踩着硬地儿,站住了,那一脚踩着软地儿,哗一下子又脚后跟又下去了,幌一下子不说,还能把地踩一个窝儿,种庄稼点籽儿,都不用刨坑。 
女:坐在板凳上脱鞋。 
男:笑话我们不是? 
赵老师:不不不,没那意思,我只是顺着你大妈的意思往下说,没留住嘴,话是话赶的。 
男:出门就怕人家瞧不起,我们有(找衣服穿衣服),想不到穿着时髦也眼儿。 
赵老师:你那是时髦地有点超前了。 
男:这样行吗? 
赵老师:行,就是脸有点儿白点儿。 
男:(拿东西一抹)这样? 
赵大妈:差不多。 
赵老师:差不多啥?把你的豪华衣服往里掖掖,这样一看就是专业要饭的,里面摩登,外在破旧,金玉其中,败絮其外。 
赵大妈:这样象上个世纪的百姓。 
赵老师:一边呆着去,没你的买卖。 
赵大妈:没我的买卖他也是上个世纪的人,你说人家都要孩进步,你咋把孩子整得比你那时还落后呢? 
赵老师:好,就这样,有拿手好戏不? 
男:女,有。 
赵老师:掏出来。 
男:好 
男,女表演节目(可根据人物定节目) 
赵老师:好好 
赵大妈:好好,比你年轻那阵子强多了。 
赵老师:原得比我那时候强,这时候啥条件,我那时候啥条件? 
男:赵老师那时候啥条件? 
赵大妈:啥条件呢?这一进半会儿也说不明白,三言两语也说不完,给你举不例子吧 
赵老师:又举啥例子呢?我想干点啥是真难,不支持我不说,还尽扯后腿,拣好的举啊。 
赵大妈:举啥例子好呢?可能大概你还没出生吧,那以前古时候卖香烟,脖子里跨个绳前面端个木板的那种? 
男:噢,我知道,电视里面看过。 
赵大妈:有一年咱这儿缝会,那一年改革刚开放,正农闲的时候,我寻思着让你大叔去会上干点小生意,我就让他卖点麻糖花生瓜子什么的,用咱农村用的簸箕,拴上绳,跨到脖子上,这样端着不累。端到会上换个零花钱什么的,你猜人家到会上怎么着? 
女:怎么着? 
赵大妈:卖的一干二净。 
田:生意真好 
赵大妈:那哪是呢,会上碰上个表演节目的,光顾着抬脸看节目了,簸箕里的麻糖啥的让人拿了个精光,待回过神来,四下里寻找,还有人嘻嘻哈哈地正嗑着拿来的瓜子呢。 
赵老师:你咋哪壶不开提哪壶呢?我那是对艺术的热爱。 
赵大妈:你那是不务正业,洋兴,回头我一个麻糖也不让他卖了,我送给熟人吃,我还落个人情呢,也比你那样让人拿了好,人家吃了也不会说你好,也得成笑柄,傻帽一个。 
赵老师:尽胡说八道,几百朝年的事了,还提,我也给你们举个例子,你大妈的,最近的,轰动一时的。 
赵大妈:你举吧,我没啥丢人的事儿。 
赵老师:头几天,我刚给她买了辆三轮车,她骑着上城与一辆大车打了个照面,你大妈一忙慌,骑着车朝着路边的一棵树就撞上了,这算不算那啥?碰瓷?你们城里人说的。 
男:不算,是意外? 
赵老师:哦,你大妈也挺机灵,就势一倒,歪在那儿了,你大妈想着那大车肯定也没走,顺势讹上那大车一把,哪怕给检查检查身体也行。补充一点,其实,大妈那天穿得非常厚实,大冬天的一点事没有,就是吓了一顿,但吓没吓掉魂,脑子非常清亮。 
男:哦 
赵老师:这时当时就围了一大堆人,有人打了120,有人打了122,不一会儿,都来了。 
女:我知道这事,电视了都说了。 
赵老师:完了,臭名远扬了。 
赵大妈:上的啥电视,我咋不知道? 
女:上的卫星电视,无线收不到, 
赵大妈:完喽! 
女当时,122在那儿勘验现场,120把大妈抬上了车;大妈在车上还不忘她的三轮,问了句,我的三轮车咋办?这时人群里有人说,拖走。大妈问拖哪儿。答,不知道。大妈又问,大车呢。答,跑了。这时大妈躺不住了,一骨喽从120上下来了,骑起三轮车就走,哈大妈真逗。 
赵老师:逗啥?她那是怕赔了夫人又折兵,丢人都丢大发了。你说你学点啥本事不行,你偏学这?我都这名气了,你看你? 
赵大妈:我也是听人说的来着,进医院啥都免费,还可挣点小费,就是有点冒险,我可不知道上电视了呀,我要知道说啥也得休面点。 
赵老师:你差点自费。 
女:大妈老师,都怨我 
赵大妈:不怨你,你隔点空儿行不?大妈不是老师。 
男:那我们 
赵老师:回去收拾收拾,下周一来报到。 
男女:谢谢老师 
赵大妈:那啥,该带来的都带来的,别忘啥啊, 
赵老师:哪有你这样说话的? 
赵大妈:我就是我这样说话的。 
赵老师:去咱家那新收的花生给孩子带回去点儿,城里想吃都得买。 
赵大妈:没了。 
赵老师:咋没了呢? 
赵大妈:你也不想想都来了几帮了,帮帮带,能带儿回? 
赵老师:说的也是,那 
男女:老师,再见,我们走了。 
全剧本  www.oiuq.com完 
更多年会小品剧本  www.oiuq.com,尽在中-国剧本  www.oiuq.com : http://www.oiuq.com |   
 
 
 
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