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 | 
 
| 二年级教案参考:《一位盲人的感谢信》教学设计 ?示课题,教学生字。
 1、什么样的人叫“盲人”?
 2、什么叫“感谢信”?教学“盲”,读音与“忙”一样,上面是“忙”的右边部分,表示声音,下面是“目”,表示眼睛。“盲”是眼睛失明的意思。
 二、初读课文,自学生字、词。
 1、思考:①这位盲人阿姨的感谢信是写给谁的?信中表扬了谁?
 ②什么事值得盲人阿姨写感谢信表扬?
 2、自读:①轻声读课文,划出带生字的词语读读。
 ②看田字格记字形,难记的字多记几遍。
 ③边读边想,准备回答以上问题。
 三、检查自学效果。
 1、抽读课文,评议正音。
 2、练习:读一读,给带点字注音。
 绊倒盲人清脆总是感谢搀扶使劲举高胸前精神闪耀……
 3、说一说,你学会了哪几个生字?用的是什么好办法?
 4、重点理解:
 绊倒:指名表演。
 清脆:请一位声音清脆的小朋友说一句话,然后教师说::“这位小朋友的声音真清脆!”
 搀扶:动作演示。
 闪耀:举例说明词义,例如:“塔顶闪耀着金光。”
 5、巩固提高。
 指名读——开火车读——齐读
 四、学习第1节。
 1、自由读第1节。
 2、盲人阿姨的感谢信写给谁,信中表扬了谁?
 3、指导学生用真诚、感谢的语气来读这一节。
 盲人阿姨为什么要感谢她呢?我们下节课再学。
 五、书写指导。
 搀、胸、耀、脆:左右结构,要左窄右宽。
 搀:第5笔是横撇,第9笔是撇,要从“口”字中穿出。
 胸:右边的中间部分应先写“×”,再写竖折竖。
 耀:第6笔是竖提。
 脆:第9笔是横折钩。
 六、作业:
 1、抄写生字。
 2、作业本:第2、3题。
 第二课时
 教学目标:
 1、学习课文第2-5节,知道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。
 2、正确、流利地朗读课文。
 教学过程:
 一、复习检查。
 1、开火车认读生字、词语。
 2、比一比,再组词。
 绊胸使盲搀飘
 伴脑便育馋漂
 3、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。
 二、学习第2节。
 1、轻声读第2节,想一想:诗中的“我”指谁,“她”又指谁?
 2、少先队员与盲人阿姨是怎样认识的?谁能用几句话把这件事讲清楚?
 3、指名试答,师生共同评议。
 ①联系“顶”、“绊倒”等词,体会当时的情景。
 ②风雪中,少先队员看见盲人阿姨在路上被石头绊倒后是怎么做的?
 ③“他赶紧跑过来把我扶起”一句中的“跑”字能换成“走”吗?为什么?
 4、指导朗读。“赶紧、还替我”应读重音。
 三、学习第3、4节。
 1、指名读,联系上下文说说“从此,我们认识了”,这个“此”指的是什么。
 2、“向导”是什么意思?从哪些句子看出她“每天”为盲人阿姨做向导?
 3、你觉得“她”做得对吗?从哪儿看出来?
 4、看图说说:下雨天,“她”怎样送盲人阿姨?理解“使劲、举”。
 5、指导朗读。第3节中“每天、甜甜地、总是”应读重音,第4节应读重音的是“准时、紧紧、使劲”。
 四、学习第5节。
 1、少先队员天天接送盲人阿姨,盲人阿姨为什么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呢?
 2、盲人阿姨为什么说雷锋精神在她身上闪耀呢?
 3、朗读指导。最后一句应该用赞扬的语气读得响亮些、慢些。
 五、作业:
 1、抄写词语。
 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。
 第三课时
 教学目标:
 1、朗读、背诵、总结课文,有感情地朗读。
 2、懂得少先队员要主动关心帮助身有残疾、行动不便的人。
 3、照样子改写句子。
 教学过程:
 一、朗读课文,讨论总结。
 1、有感情地齐读全诗。
 2、讨论总结
 ①读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想法?
 ②向大家说一件帮助残疾人的事。
 总结:这首诗通过一位少先队员每天接送盲人阿姨的事,赞扬了少先队员主动关心、帮助身有残疾行动不便的人的好品德,我们班上也有许多同学做过帮助残疾人的事,希望大家都像那位少先队员学习,热心为残疾人做好事。
 二、指导背诵。
 1、按问题背诵:①盲人阿姨感谢谁?
 ②她们是怎样认识的?
 ③从此,她们就怎样了?
 ④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?
 ⑤盲人阿姨知道什么?
 2、自由背——齐背——指名背。
 三、作业指导。
 1、照样子改写句子。
 ①分析例句,使学生明白,这个例句是将“‘什么’把衣服刮跑了”改写成“衣服被‘什么’刮跑了”。
 ②要求学生仿照例句改写题目中的两句话。
 ③答案:a、盲人阿姨被一块石头绊倒了。
 b、盲人阿姨被我扶了起来。
 2、读课文第4节,写出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。
 ①朗读第4节。
 ②师生共同试写第1句:早晨,少先队员是怎样帮助盲人阿姨的?
 a、读课文中的原句。
 b、问:句中的“她”指谁?“我”又指谁?
 c、把“少先队员”和“盲人阿姨”分别代入句中。代入后的这句话,就是第1句的答案。
 ③其余3句,按上述方法让学生独立完成。
 四、作业:作业本第4、5、6题。
 
 | 
 |